中图分类号:C95-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07406??0057??05
基金项目:湖南社科基金项目(08YBA055)
作者介绍:肖映胜(1977- ),男,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反复强调要把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作为全方位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国将来进步的要紧任务。因此,民族区域要达成全方位小康社会,社会和谐是要紧的基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点一般概况为六个方面,即“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具体到不同区域,构建和谐社会的要素会有所区别:有些地方彰显了公平正义,却缺少革新活力;有些地方经济过于活跃,却不知影响了社会稳定;有些地方人际诚信友爱,人与自然的关系却比较糟糕,等等。这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一条不可忽略的要紧思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统一的规范和需要,但不可以以“大一统”强加于不同区域的和谐社会(区)构建,需要尊重每个区域的实质,区别对待,扬长避短。民族区域有其明显的特殊性,其和谐社会构建需要采取一般与个别相统一的办法与思路,特别在社会和谐指标体系的选取、设计与应用中要充分彰显其特殊性。本文主要依据武陵山民族区域实质,对该区域的社会和谐指标体系进行探讨,期望对民族区域的和谐社会建设有肯定的理论指导意义与推广应用价值。
1、武陵山民族区域社会和谐指标选取的主要原则
武陵山民族区域是国内西部的一片特殊地区,是以武陵山脉为中心的湘鄂渝黔交界区域,从行政区划上包含湖南湘西、张家界、怀化、湖北恩施、重庆渝东南民族区域、贵州铜仁,面积逾10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 500万,其中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30多个少数民族人口近1 000万,占该区域总人口的68%左右,是典型的老、少、边、穷、山区域。总体而言,武陵山区构建和谐社会利弊兼备:一方面优势明显,如民族关系长期和睦、生态资源博大精深、人际关系相敬如宾等;其次劣势也突出,如观念保守妨碍革新活力,人对自然过度依靠致使对自然的肆意开发,常识水平不高约束了民主法治的推进等。因此,武陵山民族区域社会和谐指标选取原则与指标体系设计需要体现武陵山民族区域的民族历史、民族文化、民族关系、经济社会进步程度等特殊原因。结合武陵山民族区域农村的实质,其指标选取原则主要包含一般原则和特殊原则:一般原则指设计和谐社会指标体系的一同、相通原则,如科学性、全方位性、层次性、以人为本、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等;特殊原则则主要结合武陵山区社会进步程度、地域优势、资源优势、主体民族等状况,确立社会优先进步原则、因地制宜进步原则、民族自我进步原则等。
科学性原则,即设计的指标和指标体系需要可以真实、准确地反映武陵山民族区域社会和谐的科学内涵与进步需要,指标含义明确,计算办法规范,功能相对独立。
全方位性原则,即需要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对武陵山民族区域社会和谐构建情况进行全方位剖析与反映,设计出包含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与人自己和谐在武陵区域具体化的各项指标,主要涵盖民族关系、民族主体、民族社会事业与民族生态环境。
层次性原则,即设计的指标和指标体系可以从不同层次上反映武陵山民族区域和谐社会程度和结构性特点,既有反映社会和谐指标体系的综合达成程度,也有反映和谐社会中某一类指标的达成程度,还有反映和谐社会中某一项具体指标的达成程度,且不同层次的指标即具体指标、类指标与指标体系逻辑关系严密。
以人为本进步原则。社会进步的终极目的是人的自由而全方位的进步,经济进步与社会进步最后应以人的生活改变为衡量标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涵的“四大和谐”,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与人自己的和谐,无一不与“人”息息有关。因此,武陵山民族区域社会和谐的指标体系设计要坚持以人为本进步原则,充分体现人的进步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条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
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原则,即评估指标体系以定量评价指标为主,尽可能选取客观数据构成的指标。但也可以参考实质状况,被描述对象的性质,适度使用定性指标来描述,然后通过数学变换转换成可用数值表达的指标。
社会优先进步原则,这是武陵山民族区域社会和谐的第一个特殊原则。武陵山民族区域社会和谐之所以第一要坚持社会优先进步原则,缘由在于:一是社会主义社会进步最后要体现一同富裕,在追求一同富裕的进程中特别要重视社会的公平公正,这也是和谐社会的内在需要;二是从纵向而言,目前包含民族区域在内的全国各地经济均获得高速发展,特别是各地人均GDP在近年来得到大幅提升,在此基础上突出社会进步优先是社会进步的基本规律,也是达成和谐社会的基本做法;三是从横向而言,民族区域是欠发达区域或相对落后区域,社会差距过大会制约民族区域的后发赶超,容易引起少数民族的不满,引发地区矛盾与冲突;四是民族区域各民族特别是少数民族之间关系更为敏锐与复杂,民族进步不平衡容易破坏民族团结,影响社会稳定。依据胡鞍钢对民族区域设定的三个阶段性目的,即“社会进步优先阶段、加速经济上升阶段和促进人类进步阶段”与“因为民族区域内部差异性较大,各省区缩小进步差距的路径种类各不相同”。[1]武陵山民族区域农村社会和谐应先缩小社会进步差距,进而缩小经济进步差距,最后再缩小人类进步差距。
因地制宜进步原则是武陵山民族区域社会和谐的第二个特殊原则,事实上也是各区域特别民族区域的一同原则。在科学进步观的指导下,武陵山区需要结合自己的包含区位、族别、文化、资源、社会进步程度等不同于其他区域的特点来设计农村社会和谐的指标与指标体系,走出一条因地制宜、因族制宜的和谐社会进步道路。
民族自我进步原则是武陵山民族区域社会和谐的第三个特殊原则,也是最为要紧的一个原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坚持民族自我进步原则,包含民族自我进步权、民族自我进步能力与民族进步效果,这是武陵山民族区域农村社会和谐的要紧体现,也是达成社会和谐的要紧条件。特别是民族自我进步权,由于它 “是基于民族存活的需要,是具备独立价值的权利,是各民族平等、一同兴盛的需要,是达成中华民族崛起的需要”。[2]正如周恩来所说,“所有些民族都是出色的、勤劳的、有智慧的,只须给他们进步的机会;所有些民族都是勇敢的、有力量的,只须给他们训练的机会。世界上所以有的民族比较落后,这是环境导致的,是由于没给他们进步和训练的机会。”[3]
2、武陵山民族区域农村社会和谐指标体系的基本内容
依据和谐社会的总体需要与基本特点,参考国际统计部门及一些专家对和谐社会的指标设计,结合武陵山民族区域农村社会的实质,从4项一级指标即环境生态指数、社会事业指数、民族关系指数与民族主体指数,24项二级指标打造武陵山民族区域农村社会和谐指标体系(考虑到篇幅,24项二级指标文中没具体展开),基本涵盖了和谐社会的六大特点,即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充满活力、诚信友爱、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期达到评价武陵山民族区域农村社会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与人自己的和谐。
(一)环境生态指数(人与自然)
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体现人与自然关系协调程度,是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在过去,民族区域的进步意识与思路常常忽视环境生态指数,过多地强调民族关系与民族经济,在求进步的同时却不知破坏了生态环境,还误以为上天、神灵、鬼怪的惩罚,很难达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事实上,生态环境的好坏在肯定意义上反映了少数民族生活水平的高低、少数民族居住整体环境的水平、民族区域资源借助率等。从武陵山民族区域农村实质而言,其环境生态指数主要包含森林覆盖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农村社区环境(卫生)达标率;少数民族资源保护率(主要包含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旅游资源和矿产资源);生态环保工程开发率等5项二级指标。
(二)社会事业指数(人与社会)
社会事业指数直接体现社会建设进步程度,体现人与社会的关系,体现存在差距的不同地区间的合理协调进步。武陵山民族区域社会事业进步民族特质非常明显,进步程度比较低,是该区域和谐社会构建的艰巨任务。因此,其社会事业指标体系中既要体现普通的社会事业指标,更要体现符合武陵山民族区域实质的特殊指标,具体包含民族区域自治权保障指数;财政转移支付指数;对口支援指数;民族特需用品生产销售指数;恩格尔系数;城乡一体化率;农村居民养老保险覆盖率;农村居民合作医疗覆盖率;刑事犯罪率。其中,恩格尔系数、城乡一体化率、农村居民养老保险覆盖率、农村居民合作医疗覆盖率与刑事犯罪率这5个指标是达成社会稳定,促进社会事业进步的一般指标,但这类指标在不同区域的应用过程中也应体现出差异性。武陵山区在进步社会事业特别达成民族区域稳定与兴盛时要在各项指标上达标。除此以外,武陵山民族区域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区,作为国家西部大开发策略开发对象之一,其社会事业指数的具体指标中还应包含特殊的指标,即“民族区域自治权保障指数;财政转移支付指数;对口支援指数;少数民族特需用品生产销售指数”。[4]
(三)民族关系指数(人与人)
民族关系指数直接体现社会的稳定程度,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区,民族区域非常重要的社会关系就是民族关系,非常重要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不同民族之间、少数民族个体之间的关系,因此民族关系的逻辑起点体目前整体意义上就是汉族与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之间的协调相处,体目前个体意义上则是民族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协调相处。结合武陵山民族区域的实质,民族关系指数具体包含民族安定、族际关系、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相互尊重与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保护4项指标。
(四)民族主体指数(人自己)
民族主体指数直接体现少数民族区域人口概况、素质、能力,体现人自己的和谐是民族区域农村社会和谐的主体需要,是和谐社会达成的人力资源保障。民族主体指数应突出武陵山民族区域少数民族人口的一般性和特殊性的统一,具体包含人口自然增长率、民族人口健康指数、民族教育公平、少数民族干部培养用指数、少数民族人口素质与民族主体自我进步7项指标。
3、武陵山民族区域社会和谐指标体系的具体应用
(一)指标体系的功能
(1)导向功能。和谐社会不是一个直观的、静态的美好蓝图,其涉及的面与包括的很多要点都是动态的,因此和谐社会指标体系的最重要功能是导向功能。其导向功能在于指导构建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朝什么方向、什么目的构建。武陵山民族区域社会和谐指标体系正是结合武陵山该区域、本民族的具体实质,从民族关系、民族主体、社会事业、民族生态4个方面、24个指标指导武陵山民族区域社会的进步方向与奋斗目的。
(2)描述功能。和谐社会指标体系不止是对将来社会进步的导向,更是对目前进步状况的描述,从指标体系的各项指数、每个指标进行对照,可以得知目前的进步情况与和谐程度。武陵山民族区域社会和谐指标体系从4个方面、24个具体指标予以设置,可以全方位地检查武陵山区目前社会进步状况与和谐程度,既对武陵山农村有了一个整体的、深入的认识,也可以就进步不足之处对症下药,进步针对性非常强。
(3)评价功能。和谐社会指标体系更是一个全方位的、严格的评价体系,以目的导向为理想标准,依据各项指数、每个指标的具体需要,对目前状况的定位、测试,查找原因、探究缘由、寻求策略。武陵山民族区域社会和谐指标体系的各项指数、每个指标正是测试武陵山农村目前每个方面、每个环节的参照,判断武陵山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近况,以此来评定武陵山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与人自己的和谐程度。
(4)监测预警功能。和谐社会指标体系也是一套监测预警系统,可以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以指标目的为报警器,一旦某个方面、某一环节出轨甚至与指标需要相背而行,立刻作出预警启示。武陵山民族区域社会和谐指标体系的每个指标就是对该范围的一个预警器,尽管有个别指标是模糊值,但也同样起到参考用途。武陵山农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建设进程中,假如紧急破坏了生态环境,环境生态指数中的有关指标则会亮起红灯,假如社会进步中无视民族政策或有损民族利益,社会事业指数中的有关指标则作出同样反应。因此,武陵山民族区域社会和谐指标体系充当着武陵山建设的监督角色。
(二)基准网站权重的设置
网站权重是用来表明各评价指数之间的相对要紧程度的。为了便捷统计和适用习惯的比较方法,设定网站权重的总值为100。各评价指数的基准网站权重,表示该指数在评价体系中的要紧程度。指数基准网站权重的设置办法主要有平均赋值法、主观赋值法与专家咨询法。依据普通的均等赋值原理:
100÷24=4.17
4.17为每一个指数的均等网站权重。在此基础上,根据对各评价指数在武陵山民族区域农村社会和谐中的要紧程度,进行每一个指数的基准网站权重设置。指数基准网站权重的设置原则:一是既考虑民族区域农村社会和谐的一般性指数,如恩格尔系数、森林覆盖率等,更突出其特殊性指数,少数民族资源保护率、财政转移支付、少数民族干部培养和用、民族主体自我进步等。在网站权重赋值上更强调特殊性指数,这并不意味着一般性指数无关紧要,而是为了更好地反映民族区域社会和谐的独特质。二是既考虑民族区域的既有成就和现实条件,也考虑构建民族区域社会和谐的理想追求和达成过程。三是既参照国家的平均水平,也参考有关行的行业准则,更重视民族区域的实质。四是既进行全国、有关区域、有关行业的横向比较,也进行武陵山民族区域的纵向比较(具体设置见上表)。
(三)实质网站权重值的计算
民族区域社会和谐指标体系是一个综合的指标体系,包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每个方面,涵盖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与人自己的和谐。这其中有的指数可以通过武陵山各区域统计年鉴和有关报告直接查取获得,有的指数则要通过很多的调查、整理、剖析、综合才能得到。依据基准网站权重设置依据的不同,实质网站权重的计算办法有以下几种[4]:一是对于依据全国平均水平设置的,以民族区域人均占有和全国平均水平比较,差距越大,实质网站权重低于基准网站权重就越多,如指数(5)、(10)、(11)、(12)、(13)、(14)、(19)。二是对于依据全方位达成设置的,以目前实质所处的状况与达成民族区域社会和谐之间的差距比较,差距的多少,决定实质网站权重低于基准网站权重多少,如指数(1)、(2)、(3)、(20)。三是对于依据上年实质状况设置的,以目前的实质值与上年的实质值之比的正负关系,确定实质网站权重与基准网站权重之间的正负关系,如(6)、(7)、(8)、(9)、(19)、(20)、(21)。四是对于依据当地区本民族的实质状况设置的,以特点程度确定实质网站权重值,如(4)、(6)、(7)、(8)、(9)、(15)、(16)、(17)、(18)、(22)、(23)、(24)。五是对于依据有关行业准则设置的,以目前的实质数值与行业准则进行比较,依据差距确定实质网站权重值,如(1)、(5)、(12)、(13)、(14)、(21)。六是对于不容易量化的指数,以当年实质发生有益于或不利于民族区域农村社会和谐事件的多少、导致影响程度的大小,确定实质网站权重与基准网站权重的差距,如(6)、(15)、(16)、(23)、(24)。